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轻便车 >> 轻便车类型 >> 正文 >> 正文

怎么拉马车最科学,中国古人只靠一个车轭,

来源:轻便车 时间:2025/7/9
雷安萍简介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a/287481/
现在,“车”已经是大多数人家里的必备成员了,一家多辆车的现象也逐渐普遍。从古代的牛车、马车、驴车或者人力车,到后来的自行车、电动车甚至汽车火车,车可谓是见证了文明发展进步的历史,那么,我国最早的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发明创造车这件事情上,东方的中国和西方的其他国家究竟哪个走在前面呢?大多数人选车的时候首先要决定的一个问题就是国产还是进口,很多人认为进口车性能更高,其实这种想法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第一辆汽车来自西方,甚至连“车轮”这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两河流域最早出现的。那么,面对车这种能够直接促进物质交换,跨越地理距离的重要工具,中国的古人又在其中动了怎样的心思呢?古代的车有几个必不可少的部件,分别是车轮、辕、衡、轭等。车轮就来源于上面提到的西亚,也正是从那里流传到世界各地,直接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只有一个轮子的是独轮车,也有人叫它手推车,这也就意味着这种车需要依靠人力。汉朝的时候,中国人就开始借助独轮车运载物品。直到今天,即使有了大型的机械,有些场合还是需要用到凝聚着古人智慧的手推车,因为它可以比较轻松灵活地经过地形复杂的路面。不需要依靠人力的车则一般有两个轮子。古代的东西方都出现了两轮车,甚至西方出现的还要比中国早一些,但是中国人想到了比西方更加科学的“系驾法”。两轮车需要依靠马、牛等牲畜来拉动,系驾法就是将牲畜与车体连接起来的方法。牲畜拉车的时候不能主动掌握路线和方向,也可能会出现拒绝前进的情况,因此正确的系驾方式对于两轮车的使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西方人选择将拉车牲畜的脖子与车衡固定。所谓车衡,就是车前面的横木,直接把牲畜的脖子系在横木上,存在着一些隐患。无论是人还是动物,脖子都与呼吸密切相关,拴住了脖子,就会影响到正常的呼吸,而当车辆加速或是载重过大时,绳子的压力就会更大。因此,西方的两轮车难以进行快速或是大量的运输。中国古人就想到了更加科学的驾车方法。我们对古代车马、军队等等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来自兵马俑,秦兵马俑中已经可以看到与西方截然不同的两轮车。早在秦朝以前,中国人就用“乘”这个单位来计量诸侯国的大小,千乘之国才只能算得上是中等大小的诸侯国,而一乘指的就是四匹马拉一辆车。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两轮车需要四匹马作为动力。这四匹马不是为了宣扬气势,而是各有分工。据说汉朝刚刚建立时,国家还没有从战争中恢复元气,皇帝甚至都凑不齐四匹颜色相同的马来拉车。凑齐四匹马拉车,这一方面固然是礼仪的需要,一方面也确实是车本身发挥性能的需求。中国的两轮车中加上了一个名叫“车轭”的部件,它的作用就是扼住驾车牲畜的脖子。中间的两匹马需要共同拉住车轭,而车轭又可以连通后面的马车主体。这样一来,拉车时真正受力的部位就不再是马的脖子,而是一根车轭。虽然表面看来只是加上了一个小小的车轭,但是其中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对物理知识的朴素认知却已经大大超过了西方。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设计,中国的古人才能更加充分地利用车来便利生活,也早早地把它带入了战场。中国古代的两轮车不需要担心动力的问题,因此可以选择比较大的车轮和车体,使得车整体更加坚固稳定,这样恰恰满足了战争的需要,士兵可以借助马车进行战斗,甚至在车上进行战斗。于此对应的,则是西方的小轮车,为了保证拉车牲畜正常呼吸,西方的两轮车只能制作地更加轻便,同时无法达到太快的速度。因此,西方战场上车的功能就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往往只能供士兵远程射箭时使用。由此可见,中国古人的智慧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马车上的一根木头、拉车要用几匹马,这些小细节中都蕴含着不得了的大智慧。中国人虽然没有最早发明车,但是却充分运用了长期劳动生活中积攒的经验,迅速地发现改良空间并大胆实践,最终充分地利用了车,使这一工具在生产生活中长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