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岁月的年华里,我“逃离”过一些地方。每一次离开,总会有不同的心境,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一段记忆......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这几天休闲时光,看了拿奖拿到手软的朴赞郁执导的韩国电影《分手的决心》。戏里汤唯引述孔夫子的这段话。电影故事以峭壁悬崖开场,以海涛怒涨结尾,高山成谋杀现场,大海是自毁舞台。汤唯的角色为孔子的话注解:“我不是仁者,我喜欢海。”
剧情大致意思是:在山区调查一起谋杀案的海俊(朴海日饰)遇到了死者的妻子瑞莱(汤唯饰)。“我担心他没有从山上回来,以为他最终可能会死。”瑞莱对丈夫的死没有表现出任何激动的迹象,并且她的行为与悲伤的亲戚大相径庭,警方认为她就是嫌疑人。当海俊审问和监视瑞莱时,他意识到他正在逐渐对她产生兴趣。与此同时,尽管被指控犯罪,但瑞莱开始对海俊采取大胆的行动。一个隐瞒真相的嫌疑人。同时想要怀疑嫌疑人的侦探。他们有了分手的决定。
在中华文化的语境中,山静态稳重,水灵动多变,仁者喜欢山,好静,智者喜欢水,好动。说故事手法高明有赖剧本的文化深度,导演朴赞郁利用山海的文化意象丰富了老土的爱情悬疑片。电影结局壮烈如此震撼、喜欢水也像水般活泼危险的女主角如此讨喜,一切近情近理。21世纪是水瓶座时代,乐水的观众会比乐山的多很多。
我的“山水观”和迷信星座的精神一脉相承——美好的心向往之,不好的海马体倾向屏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古人吟诵咏叹、著书立说,至今仍经得起乱世的考验、信仰的筛检。
若非生死悠关非选不可,我会选择乐山。不过,我不是仁者,只是相信“欺山莫欺水”。山难电影看了不少,但是全部加起来都不及一部《泰坦尼克号》让我活埋在过往记忆里,游泳池池底挣扎上游的阴影张牙舞爪,偶尔闪过心底,自己吓自己。
这些年的行山体验,一而再地让我相信山的宽容、慈爱、温暖。
虽然试过行山,一上一下,有时累得脚趾头都不是自己的,有时膝盖像要送厂保养了,屡挫屡试,山中感官体验太迷人,登高心理建设层层加固,每回下山后有感山中半日世上千年,上山的我战胜了山下的我,下山的我又越过了山上的我。
新冠疫情前的一年也是腊月,笔者曾到台北,我第一次走阳明山鞍部、擎天岗。老天给脸,好天气如期赴约,早晨冬日温煦,搭配一阵阵冷冽清风,神清气爽。我和朋友搭公车到阳明山公车总站,想先到游客中心询问登山情报,循着山径路标指引,我们一不小心预先热身,走了一段山路,山间晨光如洗,把岩缝石阶的青苔照得翠绿剔透,风吹起竹林唰唰起舞。直觉告诉我,这一天阳明山欢迎我们入山深呼吸。
于是,把看过的巴士行车路线搁置脑后,乘搭行走山间的迷你巴士。原打算这一天走三个景点,却错过在竹子湖附近的车站下车,直奔计划的第二站鞍部。
我们从鞍部登山口上大屯山。在山脚遇到一名一副轻便登山装备的大哥,他说:“你们要走石阶,不走车道,你们很勇敢。”
我们没有携带行山杖,穿的是旧球鞋,不是登山靴。平时缺乏锻炼的我心想,早出发时间大把,有石阶,爬也爬得上去。
从鞍部登山口起登大屯山主峰约1.6公里,海拔距离约公尺,山长距离和平地距离不是同等概念,我用少过三小时轻松走完麦里芝蓄水池12公里树林步道,富士山第五站到第七站不到5公里,则用了半天。
鞍部坡度约30%,石阶步道保养得很好,但高低错落很磨脚力,难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