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轻便车 >> 轻便车类型 >> 正文 >> 正文

二战德国有了挎斗摩托,为何还要大量生产半

来源:轻便车 时间:2024/12/10
早在年,德国就要求兵工厂研制生产一款军用挎斗摩托车,这就是著名的KS型,该车轻便灵活,被德军广泛应用于侦察、通信等任务。不过二战中,德国还额外研制生产了Sd.Kfz.2型半履带摩托车,这种结构紧凑的装备部分性能上还不如挎斗摩托车,为何德军仍坚持将其大量服役?sdkfz.2半履带摩托车特殊的军事需求在上世纪30年代,德国研发生产了一系列的半履带车辆,为后续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年,德国计划给山地部队装备一种小型的半履带式载重/牵引车辆,以提高山地部队的机械化水平。此时也是伞兵部队大发展的时期,他们同样缺乏一款类似的装备,尤其是要满足飞机运输的严苛条件。年,德国兵器局第6科设计完成一种半履带式摩托车,命名为sdkfz.2特种车辆,也被士兵们称为“半人马”。这种摩托车服役后不久就广受好评,认为它很符合实战需求。此后德国生产了大约多辆基础型号,并设计了专门的小型拖车,可以运送人员、拖曳弹药、药品物资等,后来又改进升级了一些电话线敷设车、重型遥控炸弹等等。二战结束后,残存的sdkfz.2受到追捧,有的被改成小型拖拉机出售到民间,有些干脆原封不动的出售,成为收藏者的珍品,近年来也有个别收藏家为了保持摩托车的正常使用,偶尔驾驶着它去逛超市,回头率相当的高。sdkfz.2半履带摩托车的性能sdkfz.2就像是一台缩小版的半履带装甲车,不过车头改为摩托车结构。全车重约1.5吨,发动机使用一台欧宝公司的OHV型水冷直列4缸发动机,输出动力26千瓦,最大公路行驶速度70千米每小时。履带结构尺寸较小,并且仍然保留了德国人衷爱的交错式负重轮,这是增加了重量和结构复杂性的原因之一。车体内设有差速器,转弯时,当驾驶员操控角度小于15°,则主要依靠前轮转向,当大于15°时,制动器开始工作,将转弯内侧的履带减速辅助转弯。这个设计非常实用,因为在实际使用中,尤其是在东欧的冻土地区作战,春季温度上升,战区变得泥泞不堪,摩托车的前轮容易陷入泥浆中,因此驾驶员往往将前轮拆除,只需要驾驶员操控的时候增加把手的转弯角度,就能完全通过履带实现转弯,只不过转弯半径稍微大一些而已,但是却获得了更强的通过性。超越挎斗摩托车相比于挎斗摩托车,sdkfz.2半履带摩托车虽然公路速度稍有不如,但是其他方面却功能丰富,被许多兵种使用。挎斗摩托车在公路行军的时候,因为受到汽车、装甲武器的行驶速度限制,实际上sdkfz.2完全不需要以最大速度行军,而它在残垣瓦砾中、在泥泞中、在雪地中,通过性又高于挎斗摩托车,较小的尺寸对于道路条件有限的山地部队来说十分重要,同时它也是当时德军伞兵唯一可以空运的可靠机动车辆。盟军缴获的sdkfz.2可承担的任务比挎斗摩托车更广。除了常规人员运输、信息传递等任务之外,sdkfz.2还依靠它更强的拖曳能力,应用于小口径火炮的拖曳,如37、45毫米炮;或者增挂小型拖车运输各种物品,例如粮食、弹药、药品等,运输能力要强于挎斗摩托车;空军则用它来拖曳飞机,尤其是将Me拖至预定跑道,为它节省宝贵的燃料。布放电话线也正是sdkfz.2半履带摩托车能像一款万精油装备一样,执行许多看似不起眼却很实用的任务,这才受到一线士兵的追捧,到年时,包括各种变形车辆,总共生产了辆,考虑到当时德国的实际情况,这一数字不算低。拖曳战斗机结语不管是挎斗摩托车,还是sdkfz.2半履带摩托车,它们的任务都是服务于战争,只要能满足前线部队的军事需求,就是一款合格的武器装备。在这样的前提下,虽然sdkfz.2有造价更高、结构更复杂、油耗高的缺陷,仍然能够得到重视。战后改成拖拉机的同样是因为二战中军用吉普车等装备的发展,二战后半履带摩托车失去了生存空间,它的任务功能被其他更加通用化的装备替代,sdkfz.2也只能顺应潮流成为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