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朝民族大融合,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纷纷迁移到中原,他们与中土不同的生活方式、习俗也随之而来,诸如胡床、高凳、圆凳、筌蹄、椅子等高座家具,丰富了汉族聚居区人民的家具种类。
卷草龙纹马扎影木坊陈熟之制器
要说改变中国人几千年席地坐起居习俗的,胡床功不可没。这个游牧民族在马背上扎捆的东西(马扎)成为中国人高坐的起点。其后它的名称、形制经过了一系列长期的演变发展。
胡床在隋代以后改名为“交床”。《贞观政要》卷6记载:“隋炀帝性好猜防,去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谓胡床为交床,胡瓜为黄瓜。”宋程大昌《演繁露》中载“今之交床,制本自虏来,始名胡床。隋以谶有胡,改名交床”。
古代的胡床实际就是今天还在使用的轻便折叠凳子,也就是北京俗称的“马扎儿”。
同时,胡床在我国民族文化融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垂足而坐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席地而坐的起居习惯,并且也改变了由席地而坐所形成的一套礼仪制度。
中国传统坐具的演化改变了我们祖先的起居习惯,从席地而坐改为了垂足高坐,视野变宽,家具设置随之改变,进而影响到了传统家具的变革。这个外来的神奇家具,亲切地融入汉文化,让千年以后的我们都习焉不察。注:图片由明清家具研习社拍摄,家具由影木坊陈熟制器工作室出品。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