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轻便车 >> 轻便车报价 >> 正文 >> 正文

胡床马扎中国人高坐的起点

来源:轻便车 时间:2023/11/19
在胡床出现之前,古人一般都是席地而坐。汉代后胡床传入,但此时还不是日常用具,而是在贵族或者特殊仪式时贵人使用。也就是说当时人们大多还是席地而坐。到了魏晋南北朝时,由于民族融合,生活方式的融入,胡床开始广泛使用开来,从此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才由双腿盘坐在地上而开始变成坐在胡床上。直至隋唐时期,席地而坐和垂足而坐这两种生活习惯已经同时存存了;宋、元时期垂足而坐的交椅、木凳等坐具已是大量存在,可见垂足而坐家具已稳固地占据宋、元家具主导地位。人们将“跪”改化为了“坐”。《北齐校书图》中有一幅画描绘的是儒生樊逊坐在胡床上校验书籍的情形。胡床坐姿就是踞坐亦即垂足而坐,适合各种场合,南北朝时代即多见用于战事行军、室内、庭院、楼房上、狩猎、竞技射箭、旅行携带、放置在车船内等。《于慎行平生行状图》中书童手捧胡床情景

随着北朝民族大融合,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纷纷迁移到中原,他们与中土不同的生活方式、习俗也随之而来,诸如胡床、高凳、圆凳、筌蹄、椅子等高座家具,丰富了汉族聚居区人民的家具种类。

卷草龙纹马扎影木坊陈熟之制器

要说改变中国人几千年席地坐起居习俗的,胡床功不可没。这个游牧民族在马背上扎捆的东西(马扎)成为中国人高坐的起点。其后它的名称、形制经过了一系列长期的演变发展。

胡床在隋代以后改名为“交床”。《贞观政要》卷6记载:“隋炀帝性好猜防,去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谓胡床为交床,胡瓜为黄瓜。”宋程大昌《演繁露》中载“今之交床,制本自虏来,始名胡床。隋以谶有胡,改名交床”。

古代的胡床实际就是今天还在使用的轻便折叠凳子,也就是北京俗称的“马扎儿”。

同时,胡床在我国民族文化融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垂足而坐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席地而坐的起居习惯,并且也改变了由席地而坐所形成的一套礼仪制度。

中国传统坐具的演化改变了我们祖先的起居习惯,从席地而坐改为了垂足高坐,视野变宽,家具设置随之改变,进而影响到了传统家具的变革。这个外来的神奇家具,亲切地融入汉文化,让千年以后的我们都习焉不察。注:图片由明清家具研习社拍摄,家具由影木坊陈熟制器工作室出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