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从年11月1日开始,黄牌电动自行车三年过渡期已到,正式开启淘汰不合规的黄牌电动自行车。违规上路的处以元罚款和没收车辆的处罚。
查处超标电动自行车在制定超标电动自行车规范之前,全国各地由于电动自行车违反交通法规事故率居高不下,闯红灯、逆行等违法行为成了事故的标配,给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造成了严重的压力。于是年北京制定了超标电动自行车上牌政策,进行实名登记,同时设置了超标电动自行车三年的缓冲过渡期。这也是北京第一次尝试电动自行车规范化。设置了整车质量、电机功率、电池大小、必须有脚蹬、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5公里,还必须在北京市电动自行车销售目录里等等限制条件,还对严重违法改装进行最严厉的处罚。
超标电动自行车其实一部地方性法规出台之前,一定要考虑它的可行性,同时又要对它的安全性做出评估,最后就是民意调查,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否则就是“一刀切”“懒政”的表现。
北京电动自行车的合规化也许是历史以来最严格的,也是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可是我们却忽略了一点,电动车自行车在市场上的真正用途。其实不仅仅是上下班那么简单,如果仅仅考虑上下班的用途,确实出台这样的标准是大众都能接受的范围。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电动自行车真正的用途是整个外卖行业无可代替的工具。既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又要满足行业需要,更要保证安全第一,这就出现了严重矛盾。
首先,电池的续航里程就是致命的缺点。48伏的电池续航能力不足30公里,而充电却需要6-8个小时甚至更长,那对于外卖行业来说有何意义呢?说句不好听的真不如自行车稳妥。失去了电动自行车在外卖行业产生的意义。
其次,明知违法还心存侥幸,甚至无可奈何。外卖行业能够快速发展,离不开配送,配送是讲究时效性的,否则谁还会点外卖啊?这就离不开快速便捷的电动自行车,而电动车的短板就是续航问题。而这背后却关乎着千千万万家庭的生计问题。安全是杜绝了,但是生计却出现了问题。那既然生计出现了问题,活不下去了,那侥幸心理的人也会逐步增多。超标改装电动自行车也会随之出现,那之前制定的规范会名存实亡。
电动自行车室内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次之,对生产电动自行车厂商却没有严格管理和规定。消费者违法违规上路就是生产厂商纵容的必然结果。比如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再比如对车辆管理和维护消费者说了算,商家为了赚钱什么都敢答应等等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特别是电动自行车电池质量问题怎么去保障,由于电池质量问题万一发生火灾,生产厂商承担的后果必须责任到人,纳入到刑法处罚里面,不能简单的罚款赔偿了事。电动自行车由于质量问题引发的火灾安全事故必须尽快落实和解决,不然就算合规的电动自行车还会出现火灾事故。
最后,限摩禁电是一些地方城市为了某种意义上的安全所制定的。摩托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统称为机动车或者摩托车。必须要有保险、驾照等机动车手续。既然车辆都有合规的手续那为什么没有路权呢?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种“懒政”的表现。没有把摩托车看成机动车去管理,或许是长期以来对摩托车的一种歧视行为,有的车主甚至都不知道摩托车也是要走机动车道的发生了事故闹出了笑话。也许“肉包铁”存在一定的风险,那每年的小客车伤亡事故一点也不比摩托车少。只要遵守交通法规,尽量可以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既然参与交通,无论是人或者车辆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定风险,这是自然规律无法改变的事实。这也是外卖车辆没有选择摩托车的最根本原因。
外卖行业对电池续航能力至关重要如果外卖行业没有了交通工具,迎接它的将是用户体验差,外卖订单急速下滑,导致企业倒闭,员工失业的危险。这样的危险性远远大于禁摩限电地方交通法规政策。
我呼吁:全国取消禁摩限电,推广摩电绿色出行,严格控制单人开小客车出行,鼓励拼车顺风车出行。给交通一点通畅,让天空更加蓝。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