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轻便车 >> 轻便车价格 >> 正文 >> 正文

再见架子车齐鲁壹点

来源:轻便车 时间:2025/1/13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http://nb.ifeng.com/a/20180619/6664841_0.shtml

李焱“什么年代了,如今世间居然还有这物件?”日前,再次和同事到所结对帮扶的山村扶贫,偶然发现一位老人拉着满是柴草的架子车在羊肠小道上蹒跚地行走着,随即慌忙赶上去帮助他掀车,等到他走上坦途,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关于架子车记忆的闸门便再也合不上了......架子车,亦称“拉车”,是一种用人力推拉的两轮车。它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在农村,兴盛于八十年代,是当时农村主要的运输及交通工具。它分为车架和底盘两大部分,两部分可以拆卸分离。车架主要由车厢、车档、车把、攀绳等几部分组成,车架没有现成可买的,需要自行选用木料聘请木匠手工打造。车身中间的两侧装有枕木,中间有半圆形的凹槽,卡在车轮轴体的两侧;车档位于车轮上方,由木板、竹板或薄铁板铺设而成,是车厢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车把要长且平直,最好选用中槐木,这种木料纹路直顺、少节疤、不翘不裂虫不蛀,经久耐用。在车厢头部的两侧,分别安一个锁扣,在载重量大时,能够连接一根结实的宽带作为攀绳辅助驾车,长度要略长于车把,可以随着车手的身形等情况进行调节。车厢后要装磨带,一般选用钢丝和橡胶制作的圈状物,靠其与地面的摩擦力减缓车速。底盘主要包括车轮和车轴两部分,车轴两边装有像自行车轮子那样但要略粗些的轮子,这些需要外购。六十年代的农村,没有机动车,每个生产队顶多有三辆马车,根本就不够用,其它的大都靠手提肩挑运送。同时,马车载重量过大,且不够轻便灵活。因此,架子车的出现,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方便了人们。并且,它可载重—公斤,效率可提高五、六倍。所以,用架子车运输省力快捷,成为了人们的得力助手,在农事中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种庄稼时候,用它往地里运肥、拉犁耙绳索;秋、夏“两忙”季节,用它拉玉米、麦子、红薯、黄豆等;建造房子时间,用它运送土石、砖块等;买卖农产品和走街串巷买卖等需要它......较之一般农具,架子车的用途更加广泛,在自行车尚且稀缺的农村,它还是主要的代步工具。媳妇回娘家,病人送医,老人逛庙会、看戏等,都离不了它。尤其是媳妇回娘家,那个时候娃娃多,出门拖家带口的不方便。于是,每逢媳妇回娘家,男人必然把架子车擦拭得干干净净,铺上被褥,媳妇、孩子坐满满的一车,带着一大兜换洗衣服、粗布尿布和一篮子刚出锅的白蒸馍及一捆子刚炸出来的油果子等,男人驾车,媳妇望望前面卖力拉车的男人,回头再瞅瞅身旁叽叽喳喳、洋洋得意的娃娃,想到就要回到渴盼已久的娘家了,脸上、心里满溢着幸福与甜蜜。农忙,架子车是生产工具,闲暇,还是小孩们乐此不疲的玩具呢?他们玩耍的项目主要有“压压板儿”和“开汽车”等。比如“压压板儿”游戏,与玩跷跷板相似:两个小孩,分别趴在车架的两头,通过底盘的支撑作用,你一下我一下循环用力,孩子们随之此起彼伏,开心极了。就包括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孩,见到车轮,就像着了魔似的,乐不可支地推着到处乱跑。架子车使用方便,有的特意对车身加固增阔,套上绳索,用牲畜驾车;有的想装载更多的东西,再预备一个车兜子。架子车,既有可以拉的,也有可以推的,装得少的时候就用推的,装得多的时候就必须用拉的了。拉车时,人(或牲畜)站在车把中间,两手握紧车把,肩上套上攀绳,弓腰、登地、身前倾拉动。路途平坦、载重量小时,一个人拉即可;在上坡时或者载重量过大时,就需要多人协助,前者拉后者掀,甚至有的在车厢前部连接一根长于车把的结实绳子作为捎儿,套在肩上拽着向前。下坡时,车手两腕夹住车把向上抬起,据情掌握力度,借助磨带与地面的摩擦力调减车行速度,以防不测。在大集体的时代,生产队打造有架子车公用,如果家有架子车的,可以冲抵人力算工分,而没有架子车的,只有靠传统的方式劳作,当然繁重艰难,如果遇有回报率高的如长途运输之类的活计,就更加不值当了。由此可见,架子车的性价比是相当高的,然而,一直到七十年代初,整个个生产队家庭拥有架子车的不到10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当时每个车轮市值人民币50元,加之打造车厢买木料和请工匠等费用约需30元......仅此两项,在当年的农村,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打造一辆架子车的难度,不亚于如今的农村人在县城购置一套豪宅。另一方面,当时,它作为半机械化生产工具,车轮及其配件车圈、花筒、辐条等属于紧俏物资,市场供不应求,有时候还需要托熟人走后门才能买到。这种状况,大概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尤其是分田到户以来,才有所缓解,基本达到了一家一辆。在那个年代,家有架子车的,都把它当作命根子一样看待、爱惜。夜晚或农闲不用了,就把底盘卸下来放进屋里,把车架竖起来倚靠在房檐下,既省地方又安全,还防止雨雪淋着。不仅如此,还要经常性对其进行检修:扛起车架,抖动几下,碎土块随即掉落。然后,蹲在车旁,用小铲子铲除粘在车轴、车厢缝隙里的泥土,再用铁锤、木块和铁钉子,补齐钉劳破损、掉落、松动的木块。最后,用旧布条,顺着车轮方向,擦掉细轴条上积攒的污垢,再在关键部位加些煤油。到了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搞活,它逐步被手扶拖拉机、小四轮拖斗拖拉机、农用三轮车、三轮电摩和私家车所取代,基本上退出了生产和生活领域,那位拉架子车老人的身影渐渐地消失在了视野,联想到那一辆辆既见证了农村人艰辛、坎坷、无奈、劳苦,也承载了幸福的收获、开心的乐趣以及原生态生活的知足与快乐的架子车,终将留存于脑海、民俗纪念馆和史料中,不由地留恋怅惘了起来。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5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