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53148116242762&wfr=spider&for=pc企业的第二个产品能够搭知名品牌的顺风车吗?实际案例证明根本行不通。消费者会混淆,以为会是原产品的改良版而非一种新的产品。以升级版的Alka-Seltzer为例,我们来想象一下该产品名字的由来,一群人围绕着会议桌旁,为一种专门针对Dristan和康泰克而研制的新型感冒药命名,“我想到了,就叫升级版Alka-Seltzer吧,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利用每年为Alka-Seltzer这个名字花费的万美元广告费了”“好主意”。于是和大多数情况一样,又一项省钱的方案立刻通过了。然而,这种新产品非但没有从Dristan和康泰克那分一杯羹,反而吞噬掉了Alka-Seltzer老产品的一部分市场,尽管厂商时不时的重新设计瓶身包装。当可以利用现有名字搭便车时,为何还要另起新名字呢?是为了在客户心中建立一个新的定位。一、公司集团化产品时代,凡事要简单化,大多公司都专注于单一产品线,公司名字就说明了一切,比如柯达、施乐、IBM等等,但是科技进步创造了新的机遇,因而,各公司纷纷开拓了新业务领域。通用电气,从喷气式发动机到核电站再到塑料,什么都有。RCA涉足卫星通信、固体电子产品和粗车业务。这些集团公司为维系市场的激烈竞争提供了资本,如果没有集团公司,美国就会变成一个半垄断国家,集团公司通过并购不断扩张,同时也为维持企业增长和市场竞争提供了资金。否则当创始人退休或去世,各种赋税将使企业无力维护自己的地盘。二、企业成长的两种不同战略1内部培养2外部收购因此发展出两种不同的“命名”战略,当企业内务开发出一种产品时,通常会冠以公司名。当公司通过外部收购获得一项业务时,通常会保留其原名,比如RCA保留了“赫兹”ITT保留了“安飞士”。时至今日,赫兹与安飞士仍然是强大的品牌,因为这两个品牌在大众的心中代表着明确的定位。如果更名为所属两家集团的名字将会削弱自己的优势。三、抛开企业的自我主义,什么时候该用公司名,什么时候该起新名字呢?如果您是第一个进入心智的取任何名字都可以,如果您不是第一个又没调到一个合适的名字,就会面临巨大的挑战。1、分而治之为说明使用独立名称而非公司名字的好处,我们比较下宝洁和高露洁两家公司的战略。您会发现高露洁的产品很多是以公司名称命名,而宝洁的产品线中则找不到一个以公司命名的品牌。宝洁为每个产品认真定位,让它们在顾客心智中占据一个个独特的位置,例如汰渍能使衣服洁白、Bold可以亮白增艳,虽然宝洁公司有51个主要品牌,高露洁有65个。但营业额是高露洁的2倍,利润则是3倍。2、新产品需要新名字一个名字之所以众所周知是因为代表着某个定位,一个真正家喻户晓的名字,必定是在某个精准界定的产品阶梯上处于最高的那一层,新产品想要获得成功,需要建立一个新的产品阶梯,虽然套用熟悉品牌的名字能让消费者立刻接受。然而,历史打破了这种错误看法。施乐公司花了近10亿美元买下了盈利颇丰并且名字非常棒的电脑公司并更名为“施乐数据系统”认为施乐这个名字更好、知名度更大,为什么最后关闭其电脑业务时,额外损失了万美元。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另外一个法则。3、跷跷板法则一个名字不能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产品:当其中一个上升,另一个就会下降。施乐代表复印机,而不是电脑,就连施乐公司自己也清楚这一点,于是他们有了这样的广告语“好有趣,你看起来不像是一台施乐机器”另一则是“这台施乐机器不能复印。。。”亨氏是什么?它曾代表腌菜,拥有最大的腌菜市场份额,后来转而代表番茄酱,并且也非常成功,如今成为番茄酱领域的第一品牌,然而,跷跷板的另一头,亨氏把腌菜行业的领导地位输给了Vlasic这样一家精准定位的小公司。施乐不仅仅是一个品牌而是一个定位,就像凯迪拉克、赫兹一样,占有市场90%的复印机使用量,代表了一个拥有长期价值的定位,如果有人想要抢占您的定位,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若您自己主动放弃,那简直就是悲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