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轻便车 >> 轻便车图片 >> 正文 >> 正文

这些暑假高发安全隐患,被多看一次,就多了

来源:轻便车 时间:2024/9/17

YOUTHDAY

一个孩子健康长大,到底需要躲掉多少安全隐患?

从在妈妈的肚子里开始,接受产检、接生,到几个月大的睡觉闷憋,一两岁开始的误食、误触,再到两三岁后的意外受伤、坠落,大一些的溺水、交通事故等等。

可想而知,如果任何一对父母因为意外失去了孩子,都将是他们永远的痛。

熊孩子暑假高发安全隐患

多个人看就多个孩子被保护

一位深圳妈妈连续3次租房,每一次房子都选在四楼,中介很奇怪,问她为什么不考虑五楼以上的房子,她说,因为自己之前养的猫之前从12楼掉下去摔死过,她很担心孩子也有这个危险。

“四楼以下,至少不容易摔死。”

而每次假期,都是孩子意外伤害的高发时段。

一项调查表明,60%的儿童意外伤害都是在家里发生的,因为孩子在家的时间最长、而家里的隐患又最容易被我们忽略。

3、4岁到十来岁的孩子们,原本就好奇心强、好动、且有了一定的攀爬移动能力,假期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中,没地方释放精力,安全隐患发生的几率就更增大了。

所以今天熊熊不聊别的,汇总了,熊爸熊妈们一定要看到最后。

多一个人看到,我们就多保护了一个孩子。

安全隐患:高空坠落

危险指数:5颗星

高发年龄段:2-10岁

一位医生在文章里说,

“小时候我喜欢爬树,经常爬到树尖上掏鸟窝,大人们在树下焦急地喊,催促下来,而那时候自己似乎根本意识不到坠落的危险。

随着年龄的长大,逐渐知道从高处摔下来可能被摔死,就再也没有爬过树。

现在做了急救医生,经常收治各种各样意外受伤的孩子。再回想到小时候上树、翻墙的情景,心里难免一阵寒颤。”

近十年来,意外伤害中最常见的类型就是跌倒和坠落伤,尤其在高楼耸立的大城市,大家动辄住在十几层二十几层,一旦发生高楼坠落,无一生还。

年3月,深圳南山桃源村某住宅楼发生高坠事件,两名女童在防盗窗处玩,5岁的妹妹不小心打开防盗窗的安全锁,9岁的姐姐意图救妹妹,结果两个人都从19楼坠落身亡。

令人惋惜的是,事发时妈妈就在家里,因为在午睡,没能留意到孩子的举动,等她睡醒,两个孩子已经没了。

熊孩子们为什么容易坠落?

孩子好奇心很强,对危险又缺乏意识,所以容易到阳台、防盗窗、楼梯等看起来高低不平、“空间感丰富”的地方探索。

不仅如此,他们还喜欢模仿。

前阵子,成都一名8岁的女童和朋友一起模仿动画片《熊出没》里外墙攀岩的情节,结果意外从6楼坠落,重伤入院,3天后不幸离开了人世。

上述的医生也说到,他曾经收治过一个孩子,为了模仿动画片里的场景,居然打着一把伞从阳台一跃而下......

坠落危险,危险指数最高,必须重视!

*尤其是男童,一项局部调查显示,其跌倒和坠落的比例高出女童2倍多。

预防措施

1、不留10岁以下的孩子一个人在家;

2、在阳台、窗户、楼梯等安装防护栏,且确保防盗窗的安全锁孩子无法打开;

3、在孩子活动的范围关好门窗,在窗台附近不放可攀爬的杂物和桌椅凳子等;

4、平常跟孩子做好安全教育,如果孩子不能通过抽象的语言理解,可以用具象的绘本故事来讲解,加深理解和印象。

安全隐患:高空抛物

危险指数:4颗星

高发年龄段:4-10岁

人们建了高楼后,高度也成为了一种安全隐患,除了上述说到的自伤,还有无意间的他伤行为。

下面这个案例就是:

年,广州家住35楼的一名儿童将一个矿泉水瓶从阳台扔下,致使正在楼下散步的阿婆受惊摔倒造成十级伤残。阿婆为此将儿童家长告上法院,要求赔偿医药费等各种损失10万余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第十九条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规定。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审理后,当庭判决被告方赔偿阿婆损失共计9万余元。

伤残等级的划分从十级到一级,分别是由低到高,所幸孩子丢的只是一个矿泉水瓶,如果是一个花瓶或者更重的东西,掉在阿婆的身上,那会造成什么后果?

*据最新法律,高空抛物已入刑,致人损害有可能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预防措施

1、住在5楼及以上的家庭,注意阳台的封闭;

2、如果是开放或者半开放式的阳台,上面不放重物,以免孩子不小心碰到掉落,或者大风刮落;

3、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养成日常物品归位的习惯,不随便扔东西。(在行驶的汽车内、火车车厢内也同样)

安全隐患:电动车出行隐患

危险指数:4颗星

高发年龄段:12-18岁

熊熊的老家是一座小县城,去年熊熊回家时,发现好多初中生自己骑电动车上下学,不仅自己骑,后座还带人,而他们都没有戴头盔……

那时正值放学,窄窄的街道车流川流不息,十几岁的初中生们风驰电掣而过,电动车身离旁边的小汽车最近的时候,就只相差不到10厘米。

那一幕看得熊熊心惊肉跳的。

无论大小城市,电动车已经成了人们出行最常见的方式之一,6月起,广州就因为电动车量太多,不得不拟实行“限流”政策。

看似易上手又轻便的电动车,其中也埋藏诸多隐患。其中第一个就是不戴安全头盔:

今年5月,在广东河源的某天傍晚,邹某驾驶电动自行车载着小学的孩子从学校驶往江面村,不仅在机动车道行驶,还从右侧车道向左变道,结果与左侧一辆同向行驶的小轿车发生刮擦。

邹某、孩子和电动车均摔倒在地,邹某规范佩戴了安全头盔,只有腿部轻微扭伤。后座的孩子没有佩戴安全头盔,头部撞到地面造成轻微脑震荡和擦伤。

预防措施

1、假期带熊孩子远距离出行(例如单程超过5公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出门;

2、行驶前一定给自己和孩子佩戴安全头盔,如果孩子觉得不舒服等原因而不配合,家长一定要坚持,因为关乎安全;

3、不要让孩子自己骑电动车出行,不仅涉及到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更直接规定,不满16周岁骑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是违法行为。

*后台回复“头盔”,查看漫画版头盔佩戴指南

安全隐患:溺水

危险指数:4颗星

高发年龄段:6-18岁

最近在网上某则防溺水宣传片的评论区里,一个网友的回复把大家惊呆了:

“小时候生活在村里,一年夏天邻居家的几个小孩出去玩,结果其中一个被淹在河里,救起来时已经没有呼吸了,剩下的几个孩子为了怕挨骂,居然把那个孩子埋在了附近的地里,回去跟大人们说他自己走丢了……”

孩子不是为了作恶而作恶,面对紧急情况时,他们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害怕挨骂,所以根本不敢去找大人帮忙。

因为想“自己解决问题”,因此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期。

有数据显示,在我国,溺水是导致1-14岁青少年儿童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占儿童意外死亡事件的57%。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野河道、水库等场合的溺水事件在城市发生率降低。但依然有大桥底、码头、泳池、甚至儿童水上乐园等场地的溺水事件,因此熊爸熊妈们一定不能忽视。

预防措施

1、选择到有安全措施、专人看护的正规泳池游泳,不可到野外水库、江河、湖泊、未开放的海滩等危险水域游泳;

2、10岁以下儿童,游泳时需有大人或者专业教师的看护(可保持一定距离);

3、5岁以下儿童,游泳和玩水时,大人需要一直在近处看护。

此外,暑期常见的安全隐患,还有、、、等。鉴于篇幅原因,此处熊熊就不一一列举了。

写下这篇文章,就是希望每个熊孩子,都能安然快乐地度过这个假期。

也希望祝每位熊爸熊妈,都能守护好你们最爱的人。

聊一聊:

你平时是怎么对熊孩子做安全教育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