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7日,由场景实验室、《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联合主办的「甦·新商业盛典」在北京举行,以「专精特新」为视角,点评在商业变换中「生生不息」的新物种企业。在「精·技术驱动」篇章,36氪CEO冯大刚与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围绕《智能出行新物种》这一主题,充分探讨对智能出行产业发展中「精」的理解,以及对其背后核心驱动力的思考。
新物种是如何从传统物种中长出来?该如何理解新事物和传统事物的关系?《吴声造物》今天分享这篇对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的专访,谈谈智己是如何打造智能汽车领域的折叠级创新的。
从混沌到日渐明朗,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神速。
据有关统计,年1月,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容量中占比尚不及3%。但到年年末,这一比例已超过20%。可以说,在汽车行业迄今年的发展史中,还从未有过一个新的细分品类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如此快的增长。
智己汽车正诞生于被称为中国高端智能电动车元年的年。事实上,早自年,上汽集团即秘密启动了智己汽车的前身——「L项目」,年3月立项。但直到年年末,引入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的智己汽车才正式宣告成立,立志「定义智能时代汽车该有的样子”。
年1月13日,「IM智己」品牌全球发布,智己汽车两款车型L7和LS7正式亮相。从立项到辆智己L7Beta体验版正式下线,智己只用了22个月。而在市场表现方面,年成都车展期间,台智己L7天使轮版本车型预售完美收官,顺利通过市场的第一轮考验。目前,A轮用户席位正在预订中。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一众新势力和跨界者中,正因脱胎于传统的上汽集团,智己汽车与众不同。尽管未来依然未可知,但它可提供的借鉴在于:新物种是如何从传统物种中长出来的?该如何理解新事物和传统事物的关系?坚持怎样的进化创新底层逻辑?在可以想见的未来,新物种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
01新物种何以「破壳」
Q:在眼下喷涌的造车新势力中,和一众互联网企业不同,智己出自上汽集团,是从「传统」中脱胎的「新」。这个新事物孕育的背后有哪些推动力?
A:智己的孕育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天时」在于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已经成为确定性的高潜力赛道。
但与同行不同的是,上汽集团的全面赋能为智己提供了巨大的爬坡能力,由此形成我们独特的「地利」。可以说,是上汽早自年起即围绕「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的「新四化」战略筑牢了智己的根基,让我们获得深厚的技术底座支持。而且,有了上汽集团覆盖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完善供应链与智造体系支撑,智己直接实现了敏捷开发。
此外,上汽集团强大的人才支持,使得我们有了打富裕仗的底气。加之智己本身多元团队的构成,使得我们有了打突破战的能力,是为「人和」。
Q:众所周知,「传统」常常会成为「新」的阻力,智己在孕育成长的过程中是如何规避这一点的?
A:智己汽车是独立经营、独立运作的品牌。既没有传统燃油车的包袱,在经营决策上更自主,这更有利于智己汽车更好地独立发展,也更便于智己能够及时认识到并规避「传统」中不好的东西,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探索发展。
而且我认为,这世界上不存在「阻力」,只有尚未转化的「助力」。比如,有很多人说,传统的汽车开发模式过于线性,缺乏灵活度,难以适应智能化时代动态的开发需求,这构成了阻力。我们能怎么办呢?躬身入局,引入增量,把最新的玩法给跑起来。
我们通过建立Warroom作战室,聚合起了混编攻坚团队,完全契合了当下软件开发的多线程、动态化需求。我们除了拥有自己的开发小组之外,还在合作伙伴设立了作战室,形成了一个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联合战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充分借鉴了互联网行业「敏捷开发」的成功经验,通过边设计、边开发、边集成、边迭代,初步形成了成熟可复刻的智能汽车开发模式。最终的结果是,我们一个月架构软件迭代88版,创造出22个月的「智己速度」。
▲智己IML7内饰图图源于智己汽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