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检察日报
“老年代步车”,在质疑中坚挺
专家代表建议,综合考虑使用者权益、市场需求和公共安全秩序制定统一管理规范
根据相关报道,以“老年代步车”为代表的低速电动车产业始于十多年前,最早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初成规模,年后开始爆发式增长,从年起连续多年保持50%以上的年增长率。多年来一直存在行业生产经营无序、车辆无牌无证上路、交通事故频发等乱象,但行业已经颇具规模。
经久不衰的市场与长期缺位的监管形成强烈反差,不安全、没名分、无身份、非新能源车辆……“老年代步车”自出现以来,就因“身份不明确”而饱受质疑(本报年12月6日一版《无牌无照“老年代步车”还要乱行到几时》曾对此作报道)。那么,这种低速电动车为何能在质疑声中一路发展至今?又该何去何从?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日前进行了调研和采访。
被带偏的老年代步车
在多家网络销售平台搜索“老年代步车”“低速电动车”,记者发现不少车的设计已经与新能源汽车相差无几,还有油电两用车型,有的最高时速能达到五六十公里,售价从几千元至数万元不等。虽然贴有“老年代步车”标记,很多电动车是三座甚至四座,功能早就超越“代步”,走向“载客”,车身大小也直逼小型汽车。而查询商家资质,有的声称厂家直销,并无正规来源;有的商家能查询到营业执照,但经营范围仅为销售自行车,并不包括电动车、机动车;也有证照齐全的商家,经营范围为非公路旅游观光车辆、老年代步车加工及销售。
即便证照齐全,是否就代表能合法生产销售“老年代步车”呢?
记者在国务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591.html